人文类通识课程建设研讨会举行
10月9日下午,人文学院、教务处联合举办人文类通识课程建设研讨会。人文学院院长李黎明、人文艺术通识教育名师工作室负责人韩鹏杰、教务处副处长杨建科等50余人参加会议,人文学院副院长张顺主持会议。
杨建科副处长从“通识教育+宽口径专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解读、国外大学的学院设置、学校当下通识教育课程现状三方面介绍了对提升人文艺术通识教育内涵建设的思考,认为要提升通识课的内涵建设,必须加强学习、研究,利用好公众号、课程群、会议、论坛、讲习班等平台;要树立通识课是人文学院教师的优势与机会的理念;名师工作室要以“结构化课程群”的理念优化课程结构,以培养目标与课程内涵深度一致为目标建设课程;通识课教师要自觉强化师德师风建设。
与会成员在会议上重点观摩了省级微课竞赛一等奖作品“慎思明辨诉诸无知”和“儒林外史慼而能谐的讽刺艺术”。这两个作品的主讲人分别是哲学系副教授王伟和中文系副教授刘彦彦。王伟提出,逻辑要与价值相结合;讲解要与问题相结合;教学要与研究相结合。刘彦彦认为,在选题环节要严格筛选,注意参赛效果、吸引眼球、内容提炼;在具体准备过程中要一遍遍试讲,一遍遍找重点和中心点,不能留有一句废话。韩鹏杰教授指出,在线课程建设对于教师教学水平提高非常有帮助,录制一门在线课程是一件很难、很花费心思的事情,这就需要老师去精心准备、精心设计、反复练习,没有一门自己的拿手课程,作为一名教师是立不住脚的。他强调了组建课程团队的重要性,认为一个好的课程团队对于课程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张顺副院长表示,下半年本科教学的工作重点是修订大类培养方案、强化第一课堂教学(名师工作室建设)、教学成果项目培育及遴选、本科专业内涵建设、本科国际交流、本科招生工作等,重点提出了学院人才培养改革的基本设想,用“品德修养为本体,知识技能培养与批判性思维训练为两翼”的“一体两翼”理念进行课程建设,并以此引领学院培养方案调整与课程改革,培养引领性人文社会科学人才。
李黎明院长提出,人文学院老师要利用好人文艺术通识教育名师工作室这个平台,打造更多精品课程。他强调,要走好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道路,从教学入手,总结教学中成功与失败的经验,撰写教改论文;要重视教材建设,将多年授课积累打磨、凝练成经得起使用的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