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网首页>人才培养>教育教学>正文
教育教学

铸国际视野,为世界之光

——“名课”建设工程培育项目之国际关系分析课程教学点滴

日期:2019-04-25 17:32 浏览量:

周六上午三四节课,主楼的直播教室里热闹异常,来自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同学们聚集在一起,等待着国际关系分析课的开始。

近几年,随着MOOC在教育界掀起的“数字海啸”,国际关系分析也采取了MOOC加传统课堂教学的“混合式教学方式”,以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国际关系分析课程为学校基础通识类核心课,32学时,2学分,颇受学生们的喜爱与欢迎,每次选课均爆满。至今已开设3年时间,3年来共有2035名学生选课完成学习(其中2名为留学生),开设6个学期以来的学生评教分值均分为92.00分。同时课程已入选2018年西安交通大学“名课”建设工程培育项目。

这位老师,卓尔不群

那么,这个颇受学生们欢迎的热门课程的主讲老师是谁呢?那便是因博学多才和讲课风格轻快活泼受到学生们喜爱的李科老师。李科老师任职于学校军事教研室,博士,教授职称,在东北亚安全局势、国际安全等方面保持了长期的学术投入,近两年承担了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安全困境理论视角下东亚安全公共物品供求关系与中国的战略选择”、西安市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一带一路’战略下西安高校师生总体国家安全观的调查与对策研究”、盛京棋牌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总体国家安全观视域下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有效机制研究”等项目。出版学术专著1部,发表多篇CSSCI论文。2018年获西安交通大学首届课堂教学创新大赛特等奖,同年获陕西首届高校课堂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

在教学中他一直提倡必须以学生为中心,善于换位思考,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哪些内容是学生感兴趣的、想了解的、有帮助的。其次教学形式一定要多样和生动,课堂要进行大力革命和创新,有了丰富的内容和生动的形式,就自然会有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教育的本质不是灌溉,而是点燃火焰,是把学生的心灯点亮,所以激发学生兴趣至关重要。最重要的是在课堂上不但要注重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同时必须坚持立德树人,传递正能量,进行价值引领,帮助学生成长成才。

来自计试61班的石严是在大二选择的这门课,谈到国际关系分析这门课,他笑着说道:“我觉得老师讲得非常好,李老师比较注重和学生们的互动。之前为了和西区的同学们一起交流问题,特意把西区的教室投影在了大屏幕上方便大家相互交流,非常的新颖。”

自动化少71班的支宇晗也特别喜欢李老师的讲课风格,在李老师的讲解下,之前陌生的概念和复杂的关系都变得形象起来,精彩纷呈。“为了能够让我们能够有更直观的认识,老师经常会给我们放一些贴合主题的小视频。在老师的讲解下理论不在空洞,而是很好的和时事新闻结合起来,将无数的小点连成一条线,听着听着就会不由自主的被吸引进去。”

这个课堂,独出心裁

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国际形势正发生着极为深刻复杂的变化。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革命孕育新的突破,社会信息化影响越来越大,国际社会相互联系、相互依存更加紧密,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不断发展壮大,所有这一切,已经并且正在深刻影响和改变着世界格局,并给各国发展和国际关系带来深远影响。

全球化时代,科学认识和理性分析错综复杂的国际关系现象已成为当代人尤其是受高等教育的学生必备的素质和能力,国际关系正深刻地影响着我们每个人,而我们也有能力对国际关系产生影响,仅将其丢给政治家和外交官去应对、处理是危险和不符合时代要求的。国际合作与交流的增加为个人发展提供了机遇,人们在国际大舞台上施展才能、求得发展,必须了解国际社会的性质和国际规则。这也是李科老师设立国际关系分析这门课的初衷。

2018年1月智慧树平台推出了李科老师主讲的国际关系分析MOOC课程,这也是国内第一门国际关系领域的MOOC课程。整体去审视国内高校的情况,国内高校开设的国际关系通识课基本都采用传统课堂讲授式的教学模式,这种面授式讲授法虽有通俗化和直接性的优点,但也存在易使学生产生“假知”、产生依赖心理等弊端。对此,李科老师希望通过录制网课并探索线上线下结合的教学模式,将传统课程与MOOC教学的优势实现互补,打造智慧学习环境,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激发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使交大的国际关系通识课走在全国的前列。

线上教学内容以国际关系概念、原理、理论为主,强调对国际关系基本原理及分析方法的介绍,系统全面地展现了国际关系学的理论体系、发展脉络和宏伟图景。而线下教学内容则主要以国际关系实践、案例、热点为主,所有线下教学内容均是根据线上学习内容有针对性地设计的。“同学们会在慕课平台上学到‘国家利益与民族认同’‘国际行为体与国家主权’的内容,那么在线下,我就会安排“叙利亚问题及其启示”的见面课,希望能够引导学生运用线上所学的国际行为体类型、国家利益性质与特征、民族认同、民族主义、国家主权等知识去分析叙利亚问题这一国际热点案例;而针对线上‘国际安全与国际战争’‘国际冲突与国际合作’‘国际军控与核威慑’的教学内容,线下就会安排‘朝鲜半岛核问题’的见面课主题,以此来引导大家细致分析、学以致用,进而加深对国际危机管理方法、条件及核威慑原理的理解。”

所以,线上教学内容和线下教学内容的关系绝不是简单的“组合叠加”、“拼接累积”的关系,每一章的线下内容均是对相应线上内容的升华和有益补充,每一个环节都是李科老师精心设计准备的,是“对症下药”、“有的放矢”的。在线下教学环节,注重创新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培养,通过讲授、讨论、互动、辩论、情景模拟等形式,引导学生运用线上学习的理论知识分析具体国际关系案例,进而学会基本原理、吃透理论知识、掌握分析方法,使学生真正学思结合、学以致用,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对支宇晗来说,印象最深的内容要属叙利亚问题了。“我们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国家,战争对于我们来说是陌生的,然而同一片蓝天下,却有人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这让我很有感触,我们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和平,也要为了世界和平而努力。”

这个学科,大有作为

国际关系学是一门年轻而又蓬勃发展的学科。国际关系学从一诞生就蕴含着一种庄严的气质,它是在对如何能避免国家间战争等人类灾难和痛苦、实现人类永久和平这个庄严的历史与现实问题进行深入、理性的思考、研究和探索而产生的学科。国际关系学是一门考验人类和平相处能力与智慧的政治科学,也是一以问题为导向的社会科学。

国际关系学充满着魅力,每天我们会从网络、电视等媒体看到许多正在发生的国际事件,国际关系现象已经高度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和思想中,这也体现出这一学科贴近生活的美。“学习国际关系分析可以更好的培养我们的大局观念与国际化视野。很多看似平淡无奇的国际新闻,其实背后是政治势力的角逐与大国博弈。对于自身学科的发展也有更长远的眼光。”支宇晗说到。

在建设这门课程的过程中,李科老师努力展现国际关系学这门社会科学背后隐含的价值追求和精神内涵,授课过程中融入了国际关系理论与实践对人际关系、人生规划、事业发展等方面的启发和借鉴意义,力求使学习者联系实际,触类旁通,学有所获,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体察感悟人生世事。

目前我国的国际关系研究正在缩小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为了进一步提高我国国际关系研究的创新能力,我们需要更加解放思想,以更加开放的心态参与国际同行对话,参与最前沿的国际问题研究。对此李科老师希望“有更多的同学能够关注国际关系,了解国际政治,甚至在今后走进国际关系研究的队伍里来。”

文字:记者团 马俪源
编辑:星 火

关闭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