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迈曾书记参加研究生思政课自然辩证法概论课程建设座谈会
为进一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推动我校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12月26日下午,马克思主义学院自然辩证法概论课程组在主楼E506召开课程建设座谈会。校党委书记张迈曾和课程组老师进行了深入交流,参加座谈会的还有校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成进。
座谈会上,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苏玉波简要介绍了座谈会的基本情况。随后,张迈曾书记详细了解课程组每位老师的教学情况及老师们关切的问题,就自然辩证法概论的课程定位、讲授内容、教学方法等展开深入交流,现场气氛十分热烈。最后,他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高度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提出了明确要求。张迈曾书记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乃至人文社科类教师都要注重思维方法,要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培养和引导学生,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要直面学生提出的新问题,耐心寻找问题的答案;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师不能闭门开展教学和研究工作,学生也不应当只满足于课堂上所学到的理论知识,而是要将理论知识运用于社会实践。他特别强调,教师应当做到“四好”,即把课讲好、把教材编好、把论文写好、当好智库。讲课要让学生爱听,教材要有影响力和值得推广,论文要多关注国家需要的重大问题,同时在中国的意识形态阵地建设、思想文化建设、理论建设上发挥智库作用。
座谈会上,课程组负责人马克思主义学院张科豪副教授介绍了自然辩证法概论课程的历史沿革、师资状况、基本经验、今后设想。马克思主义学院周延云教授、梁军教授、雒自新副教授,吴鹏、王亮、王海龙,以及人文学院王有腔副教授等从课程的教学内容设计、教学组织安排、课堂教学方式、慕课建设等方面展开具体深入的探讨。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忠副院长说明了学校关于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新要求。大家纷纷表示,自然辩证法概论课程是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之一,主要进行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理论教育,帮助研究生掌握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科学观、技术观,了解自然界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认识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是典型的文理交叉学科。开好自然辩证法概论课,符合我校内涵式建设要求,有利于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跨院系、跨学科、跨专业交叉,凸显我校以工科见长的综合性大学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
座谈会主题明确、交流深入。在座的老师们一致认为,张迈曾书记从培养人的高度,结合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际,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现实性的指导意见,体现了学校党委对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高度重视。座谈会总结了一年来的教学经验,规划下一年度的教学任务,很有意义。座谈会在热烈的掌声中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