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网首页>人才培养>教育教学>正文
教育教学

我校2020年新开通识类课程遴选顺利进行

日期:2020-04-23 15:56 浏览量:

4月16日、17日,我校进行了2020年新开通识类课程的遴选和评审。今年全校共有76门课程申报新开课,申报量较上一年增长28.81%。经课程培育、专家评审,最终遴选出50门课程,其中核心课10门,选修课25门,经典阅读课15门。

近年来,为夯实“通识教育+宽口径专业教育”人才培育模式,教务处狠抓通识课程建设,强化课程布局,重视课程培育,精准发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一批领军学者、二级教授申请开设通识类课程,全校重视和投入通识教育的氛围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领军学者开通识课,推动示范引领。通过前期的组织和动员,本次新课程遴选中,一批领军学者纷纷请缨开设通识类课。目前我校41%的通识课程负责人具有教授职称,通识课程负责人为院士、领军教授的达到了26%。

加强课程顶层设计,布局短板课程。教务处针对我校通识课程的问题和现状,调研国内外一流大学通识课程设置情况,确立了“理工科学文史哲、文科学数理化、全体学经管、表达与交流全覆盖”的课程建设思路。形成5大课程模块,下设34个课程单元,明确了课程体系的内在结构。本次课程遴选,教务处重点布局了科技史、科技伦理、历史文化、感恩与公益等短板课程,以及面向重大理论现实问题的学科交叉课程,对短板课程试行定向邀请和公开招标的方式建设。

严把课程申报质量,前置和加大课程培育力度。为提升新开通识课程质量,教务处在本次通识类课程遴选前增加了课程培育环节,针对有潜力的课程,邀请专家指导申报教师课程教学目标的凝练和教学大纲的撰写,经过半年的培育指导后参加评审。在培育过程中,邀请复旦大学、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国内知名通识教育专家学者来校做报告,开阔申报教师课程建设思路。举办多次“通识教育工作坊”,具体展示和讨论不同类型通识课程内涵,建设思路等,回答申报教师关于课程建设问题。

文字:教务处
编辑:星 火

关闭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