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附院消化内科迎来消化疾病诊治的“三E”时代
近年来,一附院消化内科积极追踪国内外临床新技术,陆续开展了超声内镜(EUS)诊治胆胰疾病、纵膈疾病,超声内镜诊断消化道肿瘤侵润深度与分期,消化道早癌的内镜下剥离切除术(ESD),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及其治疗病例也日益增多,迎来了消化疾病诊治的“三E”时代。学科结合近日开展的西北首例内镜下逆行性阑尾炎治疗(ERAT),极大的拓展了业务范围,优化了本专业的疾病谱,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
为了进一步提高消化内科内镜下胃肠道肿瘤的早期发现率,一附院消化内科开展了“发现一例早癌,拯救一个家庭”活动,通过业务学习、优化人员与班次结构、质量控制、政策激励等措施,提高所有内镜操作人员发现早癌的意识、技能与积极性。近日,开展了胃肠道肿瘤早期诊断培训项目,培训内镜医师如何更好得利用内镜下窄带成像(NBI)联合放大功能,精确观察消化道黏膜上皮形态,观察上皮血管网的形态,力争在细胞、组织层面早期发现癌前病变,判断病变的良恶性及浸润深度,为早癌的内镜下微创治疗提供保障。此次受培训的医师包括一附院消化内科全体内镜医师,大家对此项培训活动表现出很高的积极性,学习认真,收获颇丰。
据悉,2010年全国胃癌、食管癌、结直肠癌等消化道癌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十大恶性肿瘤中均位列前茅。以胃癌为例,发病率达到了每10万人中23.71人,死亡率达到了每10万人中的16.64人,在全国十大恶性肿瘤中排名第二位,主要原因在于我国消化道肿瘤早期发现率太低。我国消化道癌症的早期发现率在10%左右,而在亚洲邻国日本,消化道癌症早期诊断率达到了70%以上。早期消化道癌症患者如果得到及时治疗,5年存活率可以超过90%,而一旦拖延到中晚期,治愈的几率很难超过10%;因此只有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我国胃癌患者的生存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