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附院成功切除重达13斤罕见肾脏巨大肿瘤
12月11日,二附院泌尿外科为一女性患者成功切除重达13斤的罕见肾脏巨大肿瘤,现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正在康复中。
患者袁某,女,28岁,4年前患者因剖宫产术前检查时B超提示:双肾错构瘤,当时无腰痛、无血尿、无发热,无尿频、尿急、尿痛及排尿困难,未予重视;3年前患者腹部出现肿块,并进行性增大,曾就诊于我市多家三级甲等医院,均因患者肿瘤巨大,手术风险大、难度大,拒绝收治。此后,患者腹部肿块进行性增大,于11月28日抱着一线希望来二附院求治,二附院泌尿外科以“发现双肾错构瘤4年余、加重3年余”收住入院。经入院查体:患者体温36.8 ℃,脉搏80 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20/80mmHg;双肾区明显膨隆,以左侧最为显著,呈足月妊娠样,双肾区压痛、叩痛明显,肾CT平扫左肾区可见直径约30cm肿块,初步诊断为肾错构瘤。
由于该患者肾脏肿瘤巨大,二附院泌尿外科陈海文、李建平、薛玉泉及李刚治疗小组高度重视,慎密研究,积极进行各项相关检查,同时请介入科、麻醉手术科、手术室等科室会诊讨论,各位专家均给予了积极治疗的建议,制定了多个手术预案。由于该患者2年前在某三甲医院试行切除术,手术刚开始患者便出现严重的心律失常,随后停止手术,出院回家,肿瘤逐渐长大,波及膈肌,鉴于这些风险,手术组再次请麻醉手术科李芳教授组会诊,就手术风险进行商讨沟通,制定了多套手术麻醉预案,决定为患者实施手术治疗。
12月11日上午9点40分,二附院麻醉科以李芳教授为组长,刘鹏斌教授、李思远博士为核心,以宋正川、雷晓明等为成员的精干应急小组,采取了中心静脉穿刺、有创动脉监测及微截流监测等手段为手术顺利提供保障,由李芳教授和李思远副教授给患者实施平稳麻醉,手术室建立了两路20G粗的静脉通路,准备了两台吸引器备用,安排了白莉平、高雪等骨干配合手术,泌尿外科教授甘为民主刀,陈海文教授、李建平博士、薛玉泉博士为助手,李刚博士为手术台下联络协调员,手术顺利开始;由于该患者是二次手术,腹腔粘连严重,整个手术野被肿瘤覆盖,甘教授用钳子、剪刀、电刀一步一步仔细分离各解剖层次,保护好周围肠道及脏器;因肿瘤巨大,血管显露极其困难,并且向头端挤压胰腺及脾脏,肿瘤背侧根本无法直视下分离,甘教授凭借多年丰富的临床手术经验,找到正确层次,谨慎严密分离,保证周围脏器不受损伤;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找到左肾及肿瘤的血管,控制了肿瘤的血供,把出血和损伤的因素降到了最低。在多学科齐心协力的努力下,手术完整切除了巨大的肿瘤,而且周围脏器均保护良好,没有任何损伤,手术顺利完成。整个手术历时2小时30分钟,出血量不足100毫升,肿瘤重量为13斤,大小为30厘米×25厘米×14厘米,肿瘤之大十分罕见。
当主刀医生甘为民教授把从患者体内切下的重达13斤的肾脏肿瘤拿给家属看时,患者的丈夫眼含泪水激动地说:“谢谢,谢谢了,我领媳妇看了几家大医院,人家都嫌肿瘤太大不给做,太谢谢了!太谢谢了”,一位细心的家属指着甘教授的手术衣感动地说:“看把教授辛苦得衣服都湿透了”。
据二附院泌尿外科教授甘为民讲,肾错构瘤是一种实质性占位病变,是较常见的肾良性肿瘤之一,此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又称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由厚壁血管、平滑肌和成熟脂肪组织构成,可以单个、多个或双侧发病,B超和CT检查对肾脏肿瘤有较高的定位及定性诊断率。一般情况下,肾错构瘤是不会癌变的,但部分患者在某些内外环境因素的影响下具有癌变的可能性,所以有肾错构瘤患者无论有症状与否都应采取早发现早治疗的原则。 该患者年龄才28岁,如果不行手术切除肿瘤,患者就无法有质量的生活,当遇到轻微的碰撞时,就会出现大出血危及生命手术风险可想而知。
二附院泌尿外科甘为民教授及治疗组勇于承担风险,敢于向极限挑战,全力拯救患者的医疗作风为同行们做了表率。此手术的成功完成,再一次彰显了二附院手术团队的实力,同时也为二附院医疗教学留下了活生生的事例与完美的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