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网首页>社会服务>社会服务>正文
社会服务

一附院爱心救助食管狭窄小患儿

日期:2013-07-18 18:57 浏览量:

近日,成功救治了一位患有罕见疾病的3岁患儿。医院开通绿色通道积极手术,医护人员踊跃捐款7200元,医院组织省内外各大新闻媒体关进行宣传策划,共同关注贫困患儿,在医院、科室、媒体的共同帮助下,为孩子展开了一场爱心接力,孩子最终手术成功,社会各界为患儿捐款10万余元,解决了孩子家庭的燃眉之急,患儿和其家属深深感谢社会大家庭传递的“正能量”。

小紫琪,来自咸阳永寿县的偏远农村,从一出生,家人就发现孩子经常性呛奶、呕吐,体重等身体指标发育迟缓。紫琪的父亲智力缺陷。孩子7个月大时亲生母亲又不辞而别,离家出走。年幼的紫琪全靠年过花甲的爷爷奶奶抚养。家人知道娃娃有病,可就是没钱看病,一直拖着。小紫琪的病情进行性加重,今年年初,小紫琪已经连水都喝不进去了。奶奶拿着借来的钱,带着孩子来到一附院胸外一科。经过详细周密的检查,小紫琪被诊断患有罕见的先天性食道狭窄、由于没有及时医治,长期慢性炎症刺激,小紫琪的食道已经完全闭锁,导致无法进食。由于长期营养不良,三岁多的小紫琪的体重仅仅只有9公斤,相当于半岁到1岁儿童的体重。“孩子的病情已经十分严重,如果不进行手术治疗,后果不堪设想!”胸外一科主任付军科教授坦言。但是小紫琪的家庭经济十分困难,这次奶奶带紫琪来看病的一点钱也是借来的。而高昂的检查、手术、营养支持等等费用,对这个家庭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小紫琪悲惨的身世,痛苦的病症,以及那渴望的眼神,感动了身边所有的的医护人员。付军科主任把孩子的情况向医院进行了汇报,医院决定先为患者开通绿色通道进行手术,再通过其他方式筹措费用。胸外一科科委会、党支部、团支部倡议,科室医护人员先行捐款,暂解燃眉之急。7月10日,在众多新闻媒体的参与下,胸外一科由科主任、护士长带领,全科医护人员为患者进行了捐款,共计7200余元。同时,全院相关科室集中在胸外一科,对小紫琪进行了手术前的最后一次病案讨论。最终手术方案:经颈胸腹三切口,全胸段食管切除,胃代食管消化道重建,胃食管颈部吻合。这样的大手术,高难度,高风险。麻醉、出血、损伤、感染、重建,一系列的问题摆在大家面前。但是以付军科教授为首的专家团队没有丝毫犹豫与胆怯,全体医护人员决心确保小紫琪的手术成功。

7月11日上午8时,小紫琪被推进手术室,手术部派出了最精干的巡回及器械护士,核对、心理疏导安慰、建立静脉通路、导尿、有条不紊;麻醉科派出了医院小儿麻醉经验丰富的杨远东副教授负责麻醉,动脉置管、静脉置管、麻醉诱导、气管插管,一切顺利。上午10时,手术正式开始。付军科教授主刀,开胸、全胸段食管游离、开腹、管状胃重建、颈部食管游离,切除、食管胃吻合,手术紧张而有序的顺利进行。下午14:30,经过4个多小时的努力,手术结束,圆满成功。小紫琪被送入心外科重症监护病房,由监护室最优秀的医护人员负责术后恢复。

与此同时,手术室外,另外一场爱心接力也在同时进行着。在一附院党委的关心下,宣传部、外联部等积极配合,联合西安各大媒体从社会角度关注这个困难的家庭。小紫琪的遭遇经过新闻媒体进行报道后,感动了广大的市民。前几天小紫琪的奶奶还在为孙女的手术费犯愁,没想到仅仅一天,来自四方的爱心善款,已经解除了奶奶的忧愁。从11日上午9时开始,为小紫琪捐款的热心市民就接踵而至,其中最大单笔捐款是现金7万元,截止11日晚,捐款额已逾10万元。孩子所在的永寿县,县委、县政府也专程派人来看望紫琪,很多不知名的市民前来探望孩子,送来奶粉、玩具、鲜花。四面八方的“正能量”感动着患儿及她的家人,也感动着所有的医护人员。

目前,小紫琪已经顺利由重症监护室返回到普通病房。一附院胸外一科付军科主任说:“小紫琪术后恢复非常顺利,伤口愈合良好,目前没有出现吻合口瘘,肺部感染、胸腔感染等常见并发症,术后一周就可以开始进流食,14天左右即可出院。很快小紫琪就可以像其他孩子一样正常饮食。希望小紫琪健康快乐成长。”

小紫琪的病情和遭遇得到省内外众多媒体的多次关注,中国网、华商网、西部网、陕西日报、华商报、三秦都市报、西安晚报、西安日报、陕西网络广播电视台、西安网络广播电视台、西安商报等媒体第一时间来院进行报道,对一附院医护人员崇高的人道主义精神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给予高度的评价和赞扬。



文字:一附院宣传部 陈锐 李晨姣 金鑫
编辑:星火

关闭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