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系少数民族同胞 一附院肝胆外科治疗多例肝包虫患者
近日,两位来自青海、四川的撒拉族、藏族同胞因患包虫病来一附院肝胆外科就医,得到医护人员的悉心照顾,并成功进行了手术治疗。两年以来,一附院肝胆外科已经收治了从该地区来的9例包虫病患者,经过我院的手术治疗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受到患者的好评。
38岁的曲所来自四川甘孜州牧区,与有牛羊犬有密切接触史,两年前就曾因为患肝包虫病在四川行肝脏部分切除,出院后服口服药物治疗。一年前,患者再次出现腹痛不适,一个月前患者出现发热等症状,向肩背部放射,发热,于当地医院对症治疗后,症状未见明显缓解,于3月20日住入我院肝胆外科,入院诊断为肝包虫切除术后复发(泡状棘球蚴),肺包虫病,肾包虫病。经过详细的术前检查,发现患者肝内有多个囊实性包块,较大的位于肝右叶,大小约135×123毫米,是我们正常肝脏的近乎2/3大小。
依据目前情况,手术难度极大,患者右半肝及肝后下腔静脉明显被包虫侵犯,同时出现肺包虫。考虑目前症状,根据对患者的术前评估,需切除右侧肝脏。因手术切除范围大,且该患者病变组织侵犯第一、二、三肝门部大血管,术中易因损伤肝门部血管而引起大出血,危及患者生命。同时,该患者合并有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术中需要对肝脏血流进行有效的控制,减少缺血再灌注对肝脏的损伤。经过科室讨论制定周密的手术计划,肝胆外科决定再次手术治疗。
3月28日上午,肝胆外科吕毅教授、刘昌教授、王铮主治医生与泌尿外科和胸外科医务人员在麻醉科、手术室的配合下,充分预计到手术的难度,十分精细地对患者实施了手术。术中,医务人员发现除肺部和肾脏有包虫病,肝内的包虫占据了患者整个肝脏的近乎2/3。包虫除侵犯肝脏主要的血管和胆道外,同时包绕并侵犯长约8cm左右的肝后下腔静脉侧壁,右肾上极和右肾静脉也被包虫侵蚀,医务人员进行了右半肝切除,下腔静脉部分切除修补,对右侧肾脏进行了部分切除,切除右侧20厘米的膈肌,修补了膈肌,由于患者曾经做个包虫切除术,腹腔粘连严重,手术的难度极大,整个过程进行了10个小时。术后患者生命体征平稳。等到患者身体恢复后,医务人员计划再对肺包虫进行手术处理。
这9例患者的成功治疗,是我院在汶川、玉树地震后积极参与抗震救灾工作后获得当地政府和少数民族同胞信任的体现,展示了我院精湛的医疗技术和良好的医德医风。
?背景资料:?包虫病,又称棘球蚴病,是棘球绦虫的幼虫感染人体所致的疾病。该病为人畜共患病。狗为终宿主,羊、牛是中间宿主;人因误食虫卵成为中间宿主而患包虫病。由于包虫病囊肿生长缓慢,等到发现患有包虫病的时候,包虫病囊肿已经在肝脏或肺脏里长大,也可发生在腹腔、脾、脑、肾、骨包虫,严重影响了身体的健康。如果包虫病囊肿破裂,囊液进入腹腔可以引起过敏性休克,并在腹腔内内继续长出包虫。包虫囊肿感染可以引起长期低热和类似感冒等表现。很多病人因为住院做手术,需要花费很多钱,有的病人需要反复住院做手术,致使身体虚弱丧失了劳动能力,家庭经济也会越来越贫困。西部地区,可以说包虫病是牧区许多居民因病致穷、因病返贫的最严重的寄生虫病和传染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