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网首页>社会服务>社会服务>正文
社会服务

一附院:一位患者家属的投稿

日期:2014-11-24 10:16 浏览量:

11月17日,一附院宣传部邮箱收到一篇“特殊”的新闻稿件,这是一位患者家属的感谢信,以新闻稿件形式反映肿瘤内科赵新汉教授千方百计为患者着想,对疾病由大胆猜想到科学验证,不仅证明了治疗的正确性,同时又使一附院获得一项西北创新项目;不仅成功救治一位“频临绝境”的患者,也展示了一附院医务人员对事业的“执着”和对生命的“尊重”,字里行间展示了患者对一附院医疗技术水平的由衷敬佩和信赖之情。这正是一附院医务工作者“以病人为中心”,不到最后一刻决不放弃的精湛的医疗技术和高尚的医德医风的具体体现,也是对一附院“厚德、博爱、精医、卓越”的最好诠释。

患者来信及新闻投稿如下:

一附院宣传部:您好,我是一附院一名患者的家属,因赵新汉教授前沿的医疗水平及精湛的技术,使我的家人有了重生的希望。想特别感谢赵教授,感谢肿瘤内科及一附院,所以草拟了一份报道,请帮忙投稿,非常感谢。 祝工作顺利!——家属 张彦斌

患者,女,41岁,2013年10月在甘肃诊断为右肺腺癌IV期,中央型,已扩散到淋巴。当地医生提出采取化疗。于是患者进行了两个周期的化疗,但化疗后,病情加重,CT显示恶化速度非常快,医生建议放弃治疗,家属不愿放弃,随后转诊北京医院。在北京一家权威的肿瘤医院,专家建议做EGFR和ALK两项基因检测,看可否靶向治疗,但基因检测结果均显示阴性,别无他法,患者只能再次化疗。二次化疗结束后,患者的病情并未好转,气喘、背疼、咳嗽不断……

2014年8月份,患者及家属抱着最后的希望,慕名来到盛京棋牌一附院肿瘤内科赵新汉教授处就诊。看着患者求治心切,赵新汉教授带领治疗团队,经慎重了解病情后,决定让患者重新做基因检测。教授考虑到患者年轻,腺癌,EGFR与ALK均为阴性,是不是有可能有其他少见基因的突变如ROS1,Cmet或其他。一周后检测结果出来了,患者ROS1显示阳性(ROS1是近年来在肺癌中发现的新的驱动基因,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发病率为仅为1%),也就意味着可以使用对应的靶向药物克唑替尼进行治疗,而这种治疗方案在西北地区从来没有尝试过,在国内外领先的医疗单位也仅有个别患者使用过这样的治疗方案。赵新汉教授秉着为患者着想的态度,超前的学术理念,勇于尝试新方案的创新精神,建议患者使用克唑替尼。一个月后患者的CT结果显示肿瘤面积缩小一半,积液明显减少。家属喜极而泣,握着赵教授的手久久不能平静。而第二月的结果更令患者及家属惊喜,肿块大面积缩小,积液基本不见。

正是因为赵新汉教授时刻关注医学最新进展,潜心学习研究,并擅于结合临床实际,在患者走访多家知名医院且治疗无望的情况下,挽救了患者的生命。这充分体现了一附院肿瘤内科的学术水平,更体现了一附院高超的医疗技术。

文字:一附院
编辑:星 火

关闭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