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书交融展西迁精神,共建活动促文化传承
档案馆、博物馆党支部与人文学院硕4117和4120班联合党支部、东亭诗社开展共建活动
4月25日,档案馆、博物馆党支部,人文学院硕4117和4120班联合党支部,携手东亭诗社在交大西迁博物馆开展“诗书交融共话西迁”主题共建活动。档案馆、博物馆党支部书记吕青、人文学院党委副书记王劲、外国语学院教授金中,以及各党支部党员代表、东亭诗社学生代表参与本次活动。
共探西迁历史脉络,厚植文化育人沃土
经过数月的筹备,一场以学生为主体,融合了校史研究、诗歌创作、书法创作、策展实践等的“墨韵诗心映西迁——西迁精神主题书法展”正式展出。本次展览,东亭诗社成员通过研究西迁历史,以西迁精神为主题创作系列诗词,人文学院书法专业的学生运用多种书体,将这些诗词挥毫泼墨创作书法作品,最后由交大西迁博物馆精心策展,共同打造了“西迁精神主题书法展”。
本次展览,西迁精神在诗词中传承弘扬,诗词为书法注入了思想灵魂,书法为诗词赋予了视觉张力,这不仅是传统艺术独特魅力的生动展现,更打造出一堂可触可感的“行走式思政课堂”,让红色基因与传统文化的传承在笔墨之间实现交融。
人文学院教授王劲向参会人员逐一介绍了“西迁精神主题书法展”中书法作品的创作形式及精神内涵。他指出,书法专业的同学们根据东亭诗社同学们所创作诗词的意象,选择书法风格样式,运用书法创作来表达诗词的内涵,使西迁故事与书法艺术作品有机融合、交相辉映。
看到自己创作的诗词、书法作品在西迁博物馆展出,同学们深有感触。
人文学院硕4117和4120班联合党支部耿振崴表示,本次展览不仅是书法技艺的展示,更是文化与精神的融合传递。作为书法专业的学生,我们应该紧密结合时代主题,创作更多反映当代精神风貌的书法作品,以艺术力量为社会发展注入文化动力。
东亭诗社钱好戈谈到,西迁那段过往里的舟车劳顿被盛放在画框中,似乎正将交大的浩荡岁月娓娓道来,将先辈们的风发意气带到每一个交大学子的心中。在短短的回廊里,我听见诗与书的交响,看见历史光辉与今朝风华的交织。西迁精神,值得被无数次地书写,值得被无数次地传承。
赓续文化传承薪火,明晰文化创新方向
参会人员共同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来校考察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档案馆、博物馆党支部宣传委员孟晖领学习近平总书记《加快建设文化强国》重要文章,帮助师生们领悟文化强国建设的战略意义,参会人员更加深刻领会了西迁精神的精髓,并明晰了自身在文化传承与创新中所肩负的新使命、新方向。
搭建学习共享平台,共话协同创新路径
档案馆、博物馆党支部副书记杨凌介绍党支部特色工作时指出,档案馆、博物馆党支部长期以来致力于挖掘校史档案资源,开设“场馆里的思政课”、举办各类主题展览、开展文化育人活动等,深度服务红色资源育人、文化育人工作。
人文学院硕4117和4120班联合党支部组织委员宫懿伦,详细介绍了党支部自成立以来,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以“党建+文化传承”为工作模式,在党建工作、志愿服务、文化传承等方面取得的丰硕成果。
东亭诗社社长盛亚对东亭诗社的发展历程、活动特色及创作成果进行了全面阐述,展现了诗社在传承中华诗魂、弘扬创新理念方面的积极作为。
在师生代表发言中,档案馆、博物馆党支部邢夏菡从用好红色资源“活教材”、构建“听讲演”三维实践模式、开展“致敬西迁”文化建设活动三个方面,就馆校联动育人主题进行分享。她谈到,通过切身体悟并传承“听党指挥跟党走”的西迁精神,希望能够为师生搭建更广泛、更多元的成长实践平台,推动校园文化建设。
人文学院硕4117和4120班联合党支部书记、书法专业研究生司青梅表示,书法专业学生应从锤炼专业本领、厚植家国情怀、强化使命担当三个维度来践行西迁精神。她表示,书法不应局限于笔墨技巧,更应成为时代精神的载体。书法专业学生要将艺术创作与时代生活紧密贴合,创作出更多兼具人民性、时代性、文化性的优秀作品。
东亭诗社学生陈墨飏表示,在诗书合璧的创作过程中,她真正理解了西迁精神的内涵。她认为,当“胸怀大局”的诗句遇上苍劲有力的书法,历史不再是泛黄的文献,而是化作可触摸、可感知的精神共鸣。此次活动为诗词与历史的对话搭建了宝贵桥梁。
凝聚文化育人合力,建立长效育人机制
金中从学科融合视角提出创新路径。他认为,当代传统诗词创作需要突破拟古局限,着力展现时代精神,持续推动诗词与书法艺术深度融合,形成艺术性、可视性、吸引力的诗词表现形式。同时,他提出应探索文化与科技融合的新路径,引入人工智能技术赋能诗词创作,强化诗词意象分析,让西迁精神乘“数字翅膀”走向世界。
王劲指出,作为交大书法人,需要深刻思考“书法何为”这一命题。他强调,书法不仅是技艺,更应承载人文精神、服务社会发展。王劲表示,书法系学生应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加强与各方合作交流,将书法与诗词结合,在人工智能时代发挥专业优势,以文育人、以创作育人,为校园文化建设和西迁精神传承贡献力量。
吕青从融合互鉴、传承创新、协同育人三个方面分享体会。她指出,此次联合举办展览,实现了多学科知识与技能的深度融合,是西迁精神研究传承的创新表达,也是学院与部门协同育人的成功尝试。同学们在诗词和书法创作实践中更好地理解西迁精神、感悟西迁精神,真正发挥文化育人的重要作用。她表示,档案馆、博物馆将进一步拓展场馆育人新理念、新模式,强化创新实践,为学生提供更多、更广的实践平台,不断提升育人成效。同时,加强与各方协作,继续探索文化育人新路径,在文化与科技融合等领域开展更多创新探索,为学校文化建设提供更有力的支撑。
会前,参会人员集体参观《听党指挥跟党走——习近平总书记来校考察五周年主题展》,从展览中汲取奋进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