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网首页>社会服务>医疗在线>正文
医疗在线

一附院创新技术“直肠阴道瘘”患者轻松告别痛苦

日期:2014-07-14 14:55 浏览量:

7月8日,一附院成功召开世界首创“磁压榨技术治疗直肠阴道瘘新技术”新闻发布会,一附院妇产科团队、外科梦工厂团队、外联部、宣传部及省内外多家主流媒体参加发布会,新华网、中新网、人民网、凤凰网、健康时报、华商网、陕西日报、华商报、西安日报、西安晚报、三秦都市报、陕西科技报等媒体参加发布会。

近日,一附院世界上首创的“直肠阴道瘘磁压榨闭合修补术”应用于临床并获成功,一位38岁的女性患者成为“磁压榨技术治疗直肠阴道瘘”的第一位受益人。直肠阴道瘘是直肠前壁和阴道后壁之间形成的病理性通道,表现为阴道内常有气体、脓液、粪便排出,长期反复阴道内感染可导致会阴处刺痒、疼痛,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该手术创造性地通过一对特殊形状的磁体对直肠阴道瘘实现了简单、无缝线化闭合修补,取得了满意效果,解决了直肠阴道瘘传统治疗操作繁杂、创伤明显、容易复发的临床难题。

这项创新项目的开展,得益于一附院“普通外科若干关键技术创新研究”教育部创新团队拓展磁外科创新技术应用。该团队从2003年开始致力于磁外科的基础和临床应用研究,在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基金的支持下,磁外科团队近年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国内外发表磁外科相关论文26篇,其中SCI论文8篇;已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0项;近年来,相关创新技术被用于微创狭窄胆道疏通、腹腔镜下无缝线化胆肠、胰肠吻合等取得良好临床效果。团队青年学子严小鹏博士带领的研究小组通过半年实验研究探索,验证了用磁压榨方法可以一期可靠修复直肠阴道瘘。

一附院妇产科邹余粮教授团队得知这一研究结果后,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通过详细了解磁外团队进行的“磁压榨技术治疗直肠阴道瘘”实验研究结果,认为该项研究可向临床推广。

尽管理论上具有可行性,动物实验也取得了满意的效果,但作为世界首创的“磁压榨直肠阴道瘘闭合修补术”要向临床推广,大家还是慎之又慎。为了充分保证患者能从该手术中受益,邹余粮教授的临床专家小组和外科梦工场研究人员多次进行了可行性探讨和论证,并结合患者具体情况,反复修正磁体装置的各项参数,并为患者个体化量身制定用于瘘口修复的磁性压榨装置,严密规划了手术步骤和围手术管理方案。

一附院此次收治的38岁女性患者许某,2012年6月在当地医院行会阴部手术时,并发了直肠阴道瘘,曾经先后两次在外院进行传统修补术均告失败。同年12月,患者在一附院再一次行“经典直肠阴道瘘缝合修补术”,术后两月出现排便排气异常。由于患者病情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又接受了多次手术均未获得成功,心理压力较大,对手术抱有超常期望。

在和患者及其家属充分沟通并通过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后,6月6日下午4点,在麻醉师陈亚丽教授、手术室护士王芙蓉、段敏霞、周珊配合下,医务人员为患者实施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由一附院妇科邹余粮教授主刀,王丽娟副教授、博士研究生严小鹏共同参与,为患者施行了“磁压榨直肠阴道瘘闭合修补术”。手术历时40分钟,按预案顺利完成。在鲍立军副教授和王艳丽护士长等医护人员的积极术前准备及术后精心护理下,术后患者无不适感,术后16天磁体从阴道自行脱落排出。患者排气、排稀便、成形便均正常。术后21天,一附院为患者行结肠镜检查,显示直肠粘膜愈合完整光滑,至此宣告近期临床痊愈。术后患者许某说,患该病两年多来,一直备受生理和心理的双重煎熬,通过这次手术治疗后,以前的问题都解决了,她非常感谢交大一附院的教授专家。
妇科邹余粮教授介绍说:“直肠阴道瘘是结直肠外科和妇科医师面临的比较棘手的临床医学难题。多年来各国专家提出了数种手术方法,但是目前还没有一种简单、有效、低复发的手术方法。外科梦工场创新技术——“磁压榨技术”应用于直肠阴道瘘的治疗,提供了一种简单、安全、有效、恢复快的治疗手段,推广应用前景光明,必将为广大的直肠阴道瘘患者带来福音!”

外科梦工场负责人马锋介绍说:“该技术的创新性在于充分利用磁体间的“非接触性”磁场力对吻合部位组织产生持续、均匀、缓慢的压榨,使受压组织产生缺血-坏死-脱落的病理变化,而压榨旁组织则完成黏连-修复-愈合的病理过程。同时,该技术最大的优点在于当组织处于炎症、水肿状态,现有技术无法施行一期修补时,磁压榨技术仍能成功实现一期修补。”

这项技术成功应用于临床,标志着继“狭窄胆道磁压榨疏通术”在我国取得了零的突破以来,一附院在外科技术创新方面又获得一项国际性重大技术突破。对该项技术的下一步推广和应用,外科梦工场的研究人员和临床专家充满信心。课题组准备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磁压榨治疗直肠阴道瘘的多中心RCT临床试验,藉此来评价该手术的安全性和长期疗效,最终使直肠阴道瘘患者受益于此项技术。

编辑:敏 子

关闭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