擎国旗 秉初心——行走的思政课
【129校庆】西安交通大学建校129周年座谈会凝聚精神力量
4月7日下午,西安交通大学建校129周年座谈会在交大西迁博物馆举行。校党委副书记王欢,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统战部部长成进,档案馆原馆长、校史专家贾箭鸣,离退休党委书记、离退休处处长黄湘怀等出席座谈会。学工部(处)、研工部、校团委相关负责人与来自各学院、书院的40余名师生代表共同参会。活动通过沉浸式思政教育,话传承、悟使命、共期盼,激励师生在西迁精神指引下,续写新时代奋斗篇章。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何欣怡主持会议。
青春誓言:从西迁故事到使命传承
彭康书院本科生党员代表王凡语以“让西迁精神照亮青春征程”为题,讲述了她与西迁精神的深厚情缘。从大一时在书院图书角偶然翻开《交通大学西迁:使命、抉择与挑战》到参观交大西迁博物馆看到“向科学进军 建设大西北”乘车证的震撼;从参加“贤者对话青春”活动聆听朱继洲教授谆谆教诲,到担任党支部书记组织“重走西迁路”实践活动。她表示,将以“党让我们去哪里,我们背上行囊就去哪里”的决心,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书写青春答卷。
励志书院、生命学院学生蔺江晨是一名退役军人,他向同学们分享了自己在天安门广场参与国庆升旗仪式的震撼场景,“那一刻我真正理解了‘五星红旗是信仰’的含义”。重返校园后,他将部队作风融入科研学习,在生物医学工程实验室里延续着“6小时军姿”般的专注。“交大给了我二次成长的沃土,我将以军人之姿践行交大人的担当。”
新闻与新媒体学院博士生张杨一以“十年交大路,一生西迁情”为题,通过“三个时空坐标”展现学校十年来的发展历程。2015年她参与了120周年校庆活动,2019年作为首批学生入驻创新港。她提到:“十年间校园生活条件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背后是学校‘以学生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十年不仅是个人成长史,更折射出学校与时代同频的发展脉络,要以所学回报母校、奉献社会。”
赓续前行:记录历史,传承精神
贾箭鸣以“西迁精神的历史脉络与当代价值”为题进行分享。“七十年前的今天(1955年4月7日),彭康老校长接到高教部传达中央决定将交通大学内迁西安决定精神的电话,迅速召开党委会、校务委员会,传达中央指示精神和迁校西安的决定,部署相关工作。”他特别提到,迁校期间教职工自发组织“搬家突击队”,“正是这种‘舍小家顾大家’的奉献精神,铸就了西迁精神的核心内涵。”
成进以“用西迁精神凝聚发展合力”为题,向同学们阐述西迁精神的凝练过程。2020年4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西安交通大学,考察交大西迁博物馆,并看望西迁老教授代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西迁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精髓是听党指挥跟党走,与党和国家、与民族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这不仅是对历史的总结,更是对新时代的号召。”他提到,“历代交大人始终与党和国家同向同行,‘哪里有事业,哪里有爱,哪里就是家’,这种精神在新时代依然焕发着强大生命力。”
黄湘怀以“传承红色基因 共绘发展蓝图”为题,回顾了校庆往事。“从 105周年的《百年足迹》纪念册,到 110周年的《交大记忆》系列丛书,再到 120周年的西迁精神主题邮票,这些出版物既是对历史的记录,也是对精神的传承。”谈到校庆的时代使命,他指出:“校庆不仅是纪念过去,更是面向未来。希望同学们积极参与校庆活动,在文化体验中感受交大精神,在宣传实践中传播交大声音。”
王欢在分享交流中指出,交大人始终与国家同呼吸共命运。建校129年来,变的是时代坐标,不变的是“听党指挥跟党走”的赤子之心。她特别强调,“我们要在新老传承中续写荣光——让新生力量接过西迁前辈的接力棒,让老一辈经验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王欢指出,130周年校庆将是交大人回顾历史、展望未来的重要节点,她寄语青年学子:“希望大家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在传承中创新,在奋斗中成长,让西迁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
自由交流:青春建言共话未来
在自由交流环节,学生代表们结合自身经历,为学校发展与西迁精神传承积极发言,热烈交流。
座谈会后,与会人员前往交大西迁博物馆一楼礼敬国旗。国旗护卫队展示了曾在2016年4月8日升挂于天安门广场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陆韵凌同学在国旗前进行分享,“国旗护卫队将用平凡的坚守与沉淀,守护好这面国旗,传承好这份红色基因。”何欣怡表示:“这面国旗连接着历史与现在,提醒我们西迁精神不是遥远的故事,而是我们要用行动续写的青春答卷。”